查看原文
其他

藏族匠人拉琼:以传统手艺传承民族文化

李雪峰 贡嘎来松 藏人文化网 2023-11-25

点击上方“藏人文化网”关注



图为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工人正在制作产品。贡嘎来松 摄


“纯手工打造才能传承最原始的民族文化”。近日,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扎西吉彩村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的57岁传承人拉琼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。


扎西吉彩村有金银铜制作的传统。据考证,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从尼泊尔请进工匠,在日喀则南部建立加工场地,专门供应寺庙用品。坐落于此的扎西吉彩村逐渐成为西藏金银匠最集中、产品质量最好的一个村子,是扎什伦布寺的专用作坊。


图为工人正在錾刻花纹。贡嘎来松 摄


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后,扎西吉彩转为日喀则市金银铜器厂,其生产的金银铜器依然是纯手工制作,造型精美,工艺繁复,艺术与实用价值兼具。


图为银制酒壶。贡嘎来松 摄


拉琼介绍,现在,厂里产品大多为当地家庭订做,主要分两类,一类是手镯、项链、头饰、胸饰、刀鞘及鼻烟壶上的装饰品等;另一类是生活用品,其中,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火炉、酒壶、锅碗瓢盆以及佛像、供器等铜制器具尤受欢迎。


“每一件产品的制作都要经过打坯、塑型、雕刻、上色等诸多步骤。只有在反复捶打过程中才能练习各种不同的手法、姿势、角度、力度等。”拉琼说。塑型,是最考验技术,也是最能体现创意的步骤,要制作一件功能完备且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,正是从这一步骤开始。


图为工人正在使用铁锤塑型。贡嘎来松 摄


拉琼告诉记者,纯手工制作最大程度保留了传统技艺,但也导致产量低下。“曾有人建议,采用机械化流水线的方法提高产量,但我认为只有纯手工打造才能赋予产品质感,只有最传统的手艺才能保留最原始的民族文化。”他说。


回忆“学徒”生涯,拉琼言语中不无自豪。18岁那年中学毕业,拉琼跟着父亲学习藏族金属锻制技艺,成为家族中唯一传人,这一干就是近40年。


如今,扎西吉彩村早已不再是地处偏僻的小村落,厂门前的街道两旁商铺林立,车水马龙,各地的游客穿梭其间,许多人被厂内传出叮叮当当的捶打声吸引驻足。


图为银制茶架。贡嘎来松 摄


2011年,扎西吉彩金银锻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拉琼成为这门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。扎西吉彩金银铜器厂也被确定为非遗传习基地。


“这门手艺以前主要是靠家庭式传承,避免技艺‘外流’,但现在打破了这种传统,只要真心好学,我都尽力传授。”拉琼说。


但他感慨,现在年轻人读书更多,有更多的人生选择。而练习这门技艺,必然是一个长期枯燥的过程,因此少有年轻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。目前他带9个徒弟,包吃包住,按月发放补助,就是希望能为这门技艺的传承作出贡献。


来源:中国新闻网

兼听则明   tibetcul@126.com·投稿

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

转载文章,如有侵权,请联系告知删除



敬请关注 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


藏人文化网

“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"


藏人文化网服务号

“网上西藏,心灵家园,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"


云端藏地

“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”


关注我们

往期回顾

梁世雄、其加达瓦:一次西藏行  一世西藏情

行走在高原的文化传播者——记著名作家、编剧杨年华

民国时期拉萨的北京(北平)商人

洛桑·灵智多杰:青藏高原的山水文化

浙江夫妇扎根青海高原半世纪:观天测地,献完青春献子孙

聚沙成塔  《藏文通用词典》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

藏族小伙拉东才索南:让家乡黑青稞从“ 自销”变畅销

深度探访 青海枸杞的品质发展之路

南拉才让:草原上的公益电影放映员

西藏藏语电影译制:民族文化交融的一束光

在白马雪山守护“雪山精灵”滇金丝猴

探秘格聂之眼

直孔普堆巴宣舞:走进高原感受古老歌舞魅力

鲁朗:林海深处崛起的“生态旅游”西藏小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